2021年3月24日

龍潭景點-大北坑休閒農業區-疫情期間少了人潮、多了恬靜自在



龍潭區[大北坑休閒農業區]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、
魯冰花季已過,幸福三人組一日遊,就選定在這裡~~



照片是從[大北坑休閒農業區]官網上抓的,整片魯冰花
盛開的景象,煞是令人動容~~





休閒農業區發展的水土保持有戶外教室、有茶園、
農園、餐廳、庭園、步道、古厝及完善的休閒設施,
為環境優美的休閒農業旅遊景點。





三月中旬-幸福三人組-即興來到[大北坑休閒農業區],
沒有事先規劃,以未上網細查,偌大的園區沒啥遊人,
魯冰花田已荒蕪;茶園倒是清翠一片,是拍照的佳機。





這片梯田茶園的背景,效果出奇的好,三人輪流選景
拍攝,怎麼拍都有free~~




難得發現這裡還有一撮僅存的魯冰花,拍出來的效果
還頗令人驚喜哩!!






園區裡的公仔和藝術裝置不少,也是拍照的好地標。





農村文化資源及農特產品,區內有著名茶葉生產地區,
且地理位置優越,對於發展休閒農業區有相對的優勢。



每次來園區,總會為磚牆上的詩詞多看幾眼~~



特別喜歡古色古香的紅磚牆,好有ferr~~





滿山遍野的綠意搖曳生姿,整片梯田被點綴得繽紛浪漫,
園區雖因疫情影響喊卡,沒有辦系列的活動,但風景自
美麗,梯田式的景色引人入勝;沒有人擠人的煩惱哩!!

2021年3月23日

大溪景點-林埤古道(清水坑古道)-中原大學校友合唱團-石門山逍遙遊,古道快要變成廢墟了


[中原大學校友合唱團]石門山一日逍遙遊,在大草原
野餐過後,主辦人規劃的下一站,就是附近[林埤古道]
古道入口就在石管局大草坪後方,步道不長約400公尺。
入口有欄杆的石階路往下走,這就是[清水坑古道]了。


自年初三身體不適到現在,甲狀腺亢進纏著我不放,
愛玩、愛唱、愛跳舞的我,今年開始每況愈下,尤其
是看見樓梯就心生恐懼,身體無法負荷爬樓梯的艱辛。


樓梯旁雖有扶手欄杆,卻不是方便行走時扶著用的,
該是擔心遊客跌倒會衰落吧!!(扶桿上的塵埃、鳥屎、
殘葉...)髒得讓人不敢碰觸。


當我看見隊友們幫我拍的這張照片,心中是百感交集,
曾幾何時我會成為拖累他人的一員??不是老之將至,
而是病痛纏身啦!!(走樓梯就很容易喘到不行)



下了階梯就是一片荒郊野外的景象,有迷你土地公廟,
看得出這塊地有人在管理、植株,仍顯得凌亂、荒涼。




再走沒多遠,看見草叢中有座還不錯的涼亭,古樸
依舊卻乏人問津;我們也是敬而遠之,怕蛇、怕蟲
的女子,怎感越雷池一步??



鼓起勇氣走進來拍一張照片留念,從照片上看起來,
還有人間哪得幾回見的~~世外桃源哩!!





涼亭對面的拱橋和標示,幾乎已看不出所以然啦!!
古色古香的拱橋,也形同廢墟般的無人問津~~
既來之則安之,總得留下些回憶吧!!



看前人的貼文,大都是以-
清水坑古道,如今立牌
[林埤古道],卻是這般廢墟光景,令人不勝唏噓~

龍潭美食-[山水緣景觀餐廳]-大北坑休閒農業區.遊山玩水吃美食


[山水緣景觀餐廳]位於風景秀麗的[大北坑休閒農業區]。
庭園占地約800坪,園內花草扶疏,綠意盎然,二樓餐廳
為觀景用餐區,採挑高式的建築設計,有魚池、涼亭、
眺望平台、雅緻庭園,空氣清新,怡情怡性。



早上在[大北坑休閒農業區]漫步、拍照,雖然魯冰花期已
結束,仍能看見點點星火。午餐時分來到這兒,感受庭園
的靜謐~~幸福三人小組午餐來此打牙祭,清新的休閒農業區,
感受別有一番滋味。


餐廳的招牌-古早味雞油拌飯餐廳,自己動手調味,口味輕重
各憑喜好;雞油的香氣淋在熱飯上,油然而生的熟悉感~~


午餐時分雖未滿座,闔家歡聚的喜樂聲勢此起彼落,
大包廂還有二十人座的雅室,公司行號聚餐、晚會、
迎新、送舊...都是不錯的選擇。


櫃檯前還有園區內自種的水果、桔醬、茶葉等在販售...



白斬土雞-搭配醬料還露了一手[緣],引人會心一笑。
這款是山水緣的招牌菜,有著客家土雞的鮮甜美味;
雞肉軟嫩、甘美,沾上桔醬就頗具風味。



金沙南瓜-健康蔬食者熱愛的食材;果肉
經高溫烘烤、調味後
酥炸,綿密、香酥、夠味、口感甘醇吃到南瓜迷人的好滋味。



茄腸煲-茄子和滷大腸堪稱是絶配,首嚐此料理,十分驚艷...
茄子吃起來沒有油膩感,大腸軟嫩適度,好嚼,真是道下飯
的好配料~



客家花布餐巾墊著,和我們背著著客家花布包相互輝映著~~



這款芹菜管吃起來,跟細芹菜一樣脆嫩,色鮮味美、有爽脆
的口感,搭配的食材和顏色,都能令人會心一笑。



飯後還有招待水果,香甜多汁的橘子,有夠誠意。





吃飽後餐檯前還有咖啡機、熱茶、可以自己動手取用,
可移駕至庭園中的觀景區,邊賞景、配咖啡、熱茶...
眺望庭園中的林木、花朵、雞群~~享受大自然的美好~



玉珠捕捉到的母雞帶小雞,這景象離我有四十多年的光景,
還記得住在眷村時的景象;家有庭院的大多都有這一幕~~